3月28日马尼拉街头的引擎轰鸣声,成为压垮菲律宾政局平衡的最后一根稻草。
1.一波摩托车大队手持菲律宾国旗,车前贴着老杜的画像,在门前士气高昂地举行,手中“带他回家”的标语格外刺眼。的警卫无奈却又不得不去阻拦!
2.在别的地方的支持者们也各展身手,有的地方甚至举办生日派对,为老杜庆生。这些行动早被支持者们预告,马科斯政府虽提前准备,却仍没办法掌控局面。
发言人的态度突变折射权力天平倾斜。卡斯特罗在声明中使用的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祝词,与两周前必须接受司法审判的强硬立场形成戏剧性反差。此前,菲对杜特尔特多有指责,如今却发了祝福语,这转变实在耐人寻味。
马尼拉政府的态度转变源于参议院3月27日公布的调查报告——参议院高层宣布重磅消息:经调查,逮捕老杜的行为没有正真获得菲律宾国家法院的许可,存在伪造逮捕令的可能性。如今被抓了把柄,如果老杜家族在此不断大作文章的话,马科斯可能会重蹈其父亲的结局。
杜特尔特家族的反制策略显现法律智慧。尽管老杜人身处海牙ICC,但依据菲律宾现行法律,他仍具备竞选权,且大概率会赢得5月份中期选举中达沃市市长一职。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马科斯从一开始就被算计了。论计谋还是老杜技高一筹!
美国的战略沉默暴露其地理政治学困境。3月28日,美国防长赫格塞斯访问菲律宾,面对声势浩大的抗议活动,他却视若无睹。这种技术性回避暗示其对菲控制力衰退。美国为何如此反应?深入分析可知,背后有着复杂且现实的考量:
一方面,菲律宾在美国的亚太战略布局中虽占了重要地位,但马科斯本人并非无法替代。美国长期以来在菲律宾精心布局,其真正防范的核心始终是老杜上台。杜特尔特执政期间,菲律宾在外交政策上保持相对独立,并未完全唯美国马首是瞻,这让美国深感不安。所以,在关键时刻,美国完全有可能扶植新人取代马科斯参加总统选举,以确保菲律宾能继续在其掌控之下,服务于美国的战略利益。
另一方面,不想在亚洲盟友面前“丢脸”。近年来,美西方势力频繁通过政治手段干涉他国内政,试图扰乱他国政治局势,然而成功率却大不如前。这种文本变化与其在塞尔维亚失败后的策略调整如出一辙,显示川普政府正重新评估代理人政治的投入产出比。在菲律宾国内,面对民众的抗议活动,美国也无力采取比较有效的大动作来平息局势,只能选择沉默以对,避免进一步暴露其无力掌控局面的尴尬。
如今,真正令人担忧的是美国在海牙国际刑事法院(ICC)方面的施压。ICC对杜特尔特的调查一直是美菲关系中的一个敏感话题。若美国在海牙ICC方面持续施压,导致杜特尔特在ICC遭遇不测,美菲局势必将发生巨大变化。杜特尔特在菲律宾国内拥有广泛的支持者,一旦他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菲律宾国内政治局势可能会陷入更加动荡的局面,美国与菲律宾之间的关系也将面临严峻考验。
对于杜特尔特一家而言,当前形势可谓危机四伏。他们要更加小心谨慎,重视美国的一举一动,积极应对也许会出现的危机。同时,也希望菲律宾各方势力保持冷静,毕竟,菲律宾的稳定与发展不仅关系到本国人民的利益,也对地区和平与稳定有着重要影响。美国也应认清现实,放弃霸权思维和干涉他国内政的行径,尊重菲律宾的主权和人民的选择,否则只会陷入更深的地理政治学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