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起源于周口。早在5000年前左右,三皇五帝之一、人文始祖伏羲就生活在了周口陈地(淮阳区)。相传,伏羲天生异禀,效蜘蛛结网以捕鱼,从此“网”这种物件再以没有离开过人们的生活。
从上古时代的鱼网,到后来的罗底、窗纱、筛网等网总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时具进,涉及到我们正常的生活的方方面面:网鱼用的鱼网、罗面用的罗底,西汉造纸技术发明后,造纸网成为了造纸过程中必备的工具。
进入新时代,造纸网历经发展科技含量慢慢的升高。沈丘县产业集聚区北园区就是一个聚集了众多生产造纸网企业的特色产业园,他们生产的造纸网使用的是聚酯,被业界称之为聚酯网。
沈丘县聚酯色产业园是全国最大、全省唯一的聚酯网研发、生产、销售基地,因此沈丘县于2011 年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聚酯网之乡”。聚酯网产业已成为沈丘县域经济独具特色产业。
据史料记载,罗底加工业在沈丘县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至今仍有个罗底专业加工村——沈丘县白集镇顾营行政村。
1月29日上午,记者走进白集镇顾营行政村,仿佛走进打击乐演奏场,到处是奋进的鼓点和激昂的旋律,从村东到村西,从村南到村北,“啪啪啪”的机械轰鸣声不绝于耳。在这里你能够体会到沈丘农民创业的激情和干劲,有种只争朝夕的紧迫感。
顾营行政村以织窗纱、罗网及相关这类的产品为主的加工村,全村90%的家庭都有织机,其余的家庭利用独有的优势进行跑销售,整个顾营村成了名副其实的工业村,家家户户都是老板,附近村里的妇女都到这里来打工,在自己的家门口当起了工人。
顾营村 94岁的老人顾刘氏和记者说,顾营村加工祖祖辈辈都加工罗底,最初加工罗底是木制的机子,就像以前织布机一样,把经线固定在织机上,手工用梭子来织纬线。那时织底时用的是马尾、头发,后来变成了纱线,宽窄能调整,织出的罗底主要是用于罗面粉。由于那时没电动磨面机,小麦加工成面料都是靠人工推磨动石磨磨出来的,里面含有麦麸以及淘麦时没淘净的细小石子等,蒸馍或做面条时就可能咯到人的牙齿。此时,罗底的功能就发挥出来了,经过罗底筛过的面粉就不会咯到牙了。
在人们的生活中,罗底不仅用来筛面,加工豆腐、粉条时都需要用罗底来过滤多余的水分。
随着时代的发展,织罗底的材料由棉纱变成了锦纶、再变成聚乙烯(是乙烯经聚合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俗称塑料网、尼龙网),生成罗底的木机械也变成的电动现代机械了。他们织出罗底功能更多了,不仅应用于面粉厂中的磨面机上,还广泛地应用于造纸等新型工业中。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小型造纸厂的淘汰,顾营村的罗底在造纸业失去优势,现在还不需要罗面了。但顾营村的罗底并没有离开商业的舞台,他们生产的罗底被应用到了水井业(工人在打好井后必须放水泥管,为防止井壁周围的泥沙向内渗透,他便在水泥管外套上罗底网套,这样井里的水更清澈还可心防止水井周边因抽水形成塌方)。还被应用到水产养殖业,国内各大水产养殖场中,人们就是用这样的罗底网做成一个个养殖场放在河海湖泊中,既能够保证了水域的天然生态,又不会让养殖的鱼类跑掉。
其实,顾营村生产的罗底存在我们生活方方面面。当你打开家中的窗户透风时,就会随手拉上纱窗。在夏天,当你走一些小型的超市、饭馆堪至自己回家时,你会发现拉开门后还有一个阻挡蚊蝇的纱窗门帘。当你在没有树荫的地方遮阳时就会撑起一块黑色的遮阳网、还有建筑施工工地上的防尘网、建楼房脚手架周围的防护网……也许这些纱窗、遮阳网上的用料就出自于顾营村。
“一个人很轻松地就能拿到3000多元,还不耽误家务事,要是加加班就能挣4000元左右……”采访时,在顾营村打工的一个女工向记者坦白自己的收入。其实她的工资同姐妹们相比还不算最好的。村支书介绍说,他们村近年经济收入慢慢的变多,许多家庭都买了小轿车,过上了小康生活。
作为具有几百年历史的罗底专业加工村顾营村的人们,在传承与创新中,续写了专业村的历史与传奇。
从顾营村出发向东8公里有个村——卞路口镇董营行政村。两个村原来同属于白集镇,相互之间有着许多亲朋故旧。
上世纪8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广大沈丘青年纷纷外出经商和务工。近水楼台先得月,一部分董营行政村的年轻人依靠着亲戚关系来到顾营行政村跑罗底网销售。董现顶就是这里面之一。
跑销售让董现顶及同村的年轻人的眼界逐渐开阔,对外界有了更多的认识。头脑灵活的董现顶在做市场的同时多了个心眼:他发现造纸厂在发生着大变化,特别是一些大型造纸厂,生产的纸慢慢的变好,用的产品也不是自己销售的产品。于是董现领进悄悄地进行深入了解,
董现顶看到了造纸网发展的潜力,认为随着造纸技术的不断的提高,具有高科技含量的聚酯网必定会成为市场的主导。
聚酯网是世界上主要的烘燥、过滤材料之一,大范围的应用于造纸过滤成型、污水处理、制糖、制药、陶瓷、食品、印刷、洗煤等行业,其中在造纸工业方面是必不可少的贵重易耗脱水器材,应用于造纸领域时又称聚酯造纸网。
董现顶经过广泛调查,决定办自己办厂生产聚酯网。没有钱,怎么办呢?董现顶说服了同村的年轻人,他们决定合资办厂成立了恒丰网业。
“是非经过不知难。”办厂之初,董现顶领着十多位同村人,拉着板车,带着行李和干粮,从乡下的黄土地来到城里。为了省钱,他租用了几间破草屋,购买了几部二手织机。董现顶亲自操作,并手把手教年轻人做相关操作。艰苦的外部条件抵挡不住他们满腔创业热情,他们的心中对未来充满渴望,信心十足,朝气蓬勃,根本不把吃苦受罪放在眼里。他坚信只要付出就会有回报。
有着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加上诚实守信经营之道。短短10年间,董现顶带领着恒丰网业在业界有了一席之地。作为非公有制企业能有如此的成就,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
随着,董现顶等第一批人成功后,董营行政村大部分年轻都加入了其中,他们有跑销售,有的搞输运,有的在厂做工。董营行政村的年轻人在县城区北沿建起了一个又一个聚酯网厂,董营村也成了聚酯网生产专业村。
2002年,随着国内外纸业市场的变化与需求,董营行政村的老板们以企业家特有的战略眼光和胆识,审时度势,大胆投入巨资引进了三台瑞典TEXO世界最先进的织网设备,并一次安装试车成功。成功运行后,其产品质量得到客户的一直认可,相继荣获省级“质量监督免检产品”和“国家轻工业部高品质的产品”,最先通过了ISO9001国家质量体系认证,2005年又新上一台TEXO高速织机和一条全自动热风定型生产线,这预示着沈丘聚酯网产品与国际接轨,已具有冲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资格。
随着,恒丰网业的发展,董现顶需要更加多的人来加工和销售网子。以董营行政村为中心的乡里乡亲都来到了聚酯网厂找活干,青年男女做起机械操作、网线插接、生产材料和产品的运输等工作,特别是一些男青年,做起了销售,常年奔跑在全国各地,到各大造纸公司进行推销。
聚酯网业的利润逐年增长,围绕着聚酯网业打工的人慢慢地多。他们挣了钱就有了想法,有的做起了拉丝厂,专门为各厂提供丝线;有的做起了运输和销售;而大多数人另起炉灶,投资建起了新厂。一时间,沈丘县的聚酯网厂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恒丰网业有限公司、众信网业、华鑫网业、晶鑫网业,大大小小的网厂遍布于方圆数公里之外。
2010年前后,聚酯网业成为了沈丘县域经济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年产值一度突破10亿元,税收近8000万元,发挥了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但随着市场之间的竞争的日益激烈,沈丘聚酯网行业作为中低端纸制品市场的上游企业,没有完全适应市场供求变化,没有真正的完成产品的上档升级,市场占有率日渐萎缩,产能过剩和产品高度同质化并存,陷入了销售难、回款难、融资难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透支和利润空间急剧收窄的恶性循环,走进了产业转型和发展的困局。
为了规范聚酯网业,提升品质,提升产品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优势,2006年,沈丘县专门成立了聚酯网产业园区,将县域内所有聚酯网生产企业聚扰在一起进行整合升级。聚酯网产业由“家庭作坊”走上现代企业跨越发展的快车,一举成为沈丘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该县鼓励支持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以资金、技术投入或包销产品等形式,吸引各丝网商户挂靠龙头求发展,实行原材料、品质衡量准则、技术培养和训练、交货时间“四统一”,使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与广大丝网商户形成利益联结机制,同闯市场,合作发展。
目前,现有聚酯网生产企业有31家(规模以上企业21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家,名牌产品2个,著名商标2件。建有聚酯网产业集聚区服务平台和省级质量检验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2家,创新型企业1家,是全国最大、全省唯一的聚酯网研发、生产、销售基地。
围绕提高聚酯网业影响力,提升科技含量。沈丘县先后建成中国造纸网科技研发中心、省级质量检验测试中心、省造纸网行业协会,使沈丘成为全国最大、河南唯一的聚酯网生产、销售和研发基地。以沈丘聚酯网产业集群为核心,河南省高标准成立了“聚酯网行业协会”,开了省级协会落户县(市、区)的先河。同时,产业集聚区还成立了“中国聚酯网科技研究中心”“县域经济发展研发中心”,以国际先进技术为标准进行网业编织工艺研发和技术改造,提高了产品的含金量,促进了产业升级,做大了企业规模,2011年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聚酯网之乡”。
随着,市场发展,沈丘县聚酯网业也不断发展。目前,沈丘聚酯网企业积极与各大院校和科研单位合作,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品质越来越好,已生产出造纸所用三层网、双径扁丝干网、平织干网、环保用网、异型网、洗浆网等6大系列上百个品种和型号,生产技术和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产品畅销全国多个造纸上市公司,并出口东南亚、中东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延伸聚酯网产业链条、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沈丘县委、县政府积极实施引导带动作用,促使一批有实力、思想开放、有事业心的业内领军人物,加大科技研发,提升产品品质,持续提升聚酯产业的竞争力。
为此,沈丘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工业企业发展的十六条意见》、《关于鼓励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企业挂牌上市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大科学技术创新投入的若干政策》等优惠政策。
采取政府投资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企业负责招商引进生产线的政企合作模式建设了闽商产业园、单丝产业园等项目。该招商模式政府通过融资建设厂房等基础设施,取得产权,效益长久;企业减轻了资金压力,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公司发展,同时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依商招商,双方互利双赢。截至目前,沈丘县政府投资建设办公楼、厂房50多栋30多万平方米,帮助凯旺电子、大唐电信、闽商产业园、邦杰食品、晶鑫科技等近20家企业。
为加大对企业创新扩张支持力度,县政府控股的城司与河南晶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合作,投资3.3亿元,帮助河南晶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上了“年产8000吨单丝生产项目”。项目引进央企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聚酯网单丝最先进的技术。目的建设大大降低聚酯网用丝成本,拉伸产业链条,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目前,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建设。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出售的收益可达3亿元、年利税3600万元、吸纳200人就业。
几年来,沈丘县相继设立了省级智能车间3个,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2个,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家,省级研发平台9个,市级研发平台1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