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江河湖泊是“流动的生命之源”。让“流动的生命之源”健康流动,是新时代四平市委、市政府的执政理念和不懈追求。
去年以来,四平市委、市政府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辽河流域条子河城区段南北河生态综合整治。围绕两河开展修复治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打造独具特色的滨河公共绿地空间,不断的提高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南河和北河是流经四平市区的两条主要河流,南河长13.1公里,北河长18公里,两河在市区西北角汇合后称条子河,系辽河流域招苏太河水系支流。
多年来,由于水质污染严重,河道淤积量大、断面不规整,防洪能力低,导致“两河四岸”环境恶劣。2016年底,通过排查,两条河被确定为轻度黑臭水体。之后,四平市持续强力推进南北河黑臭水体整治工作,通过落实“河长制”,采取“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等措施,取得阶段性成效,自2019年5月以来,南、北河水质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不断的提高。经第三方监测单位独立连续监测,南、北河水体4项指标已基本达到消除黑臭水体要求。但是,整体看来,生态绿地规模总量还不够,绿地系统构建仍不完善。
2019年10月,四平市成功申报全国第三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获得奖补资金3亿元。同时,国家设置5项考核目标,其中一项是完成整治黑臭水体,要求“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河(湖)段长度不少于三分之一。四平设定的长度为10.4公里。
2020年初,四平市委、市政府决定,利用3年时间对辽河流域污染重点支流条子河城区段进行系统治理,启动南北河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建设。
该市把南北河整治作为“民生一号工程”,按照“政府组织、部门联动、整体谋划、科学论证、分步实施”的思路,进行详细编制规划。该项工作分为调查研究、方案制定、审查批复三个阶段,循序展开。2020年11月19日,市政府正式批复了《四平市辽河流域条子河段生态综合整治专项规划》。根据规划方案,项目实施区域总面积为8.37平方公里,整治后的南、北河,蓄水面积和蓄水量将实现成倍增长,部分河段可实现行船观光。河岸将建设林荫廊道,铺设彩色沥青,路边交替密植元宝枫、垂柳、黑松、山杏等多种乔木及冠木。沿线分三级设置服务驿站,满足市民餐饮娱乐、休息如厕、车辆停放等多样化需求。在河道与林荫廊道之间,建设生态隔离缓冲带,以亚乔木、灌木、花草为主,形成一条春看花、夏观绿、秋赏叶、冬望雪的市民观景廊道,也是一条供市民漫步、骑行、休憩、健身的生态休闲廊道。
沿河两岸规划建设10处湿地绿地,结合城市历史背景和文化和未来愿景,将南河作为展现城市记忆与发展历史的“岁月长河”,打造以红色、工业、满族、农耕、民俗元素为主题的文化公园;将北河作为彰显城市未来发展与智慧科技的“创新先河”,沿线公园分别以生态、进步、探索、健康、科技为主题,力求通过文与景的有机融合,彰显城市的历史与品格,增强市民对于城市的归属感、认同感。
辽河流域条子河生态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将加快城市更新,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优化空间布局,拉动旅游、文化等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四平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压实责任,统筹推进。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如期建成,四平市成立了辽河流域条子河生态综合整治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即南北河生态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长担任组长,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各部门有关人员30名,组成7个工作组,负责征地拆迁、土地收储、资金保障等工作。
南、北河河道总长31.1公里,上下游落差50米左右。现有蓄水闸坝12座,蓄水面积82万平方米,蓄水量仅为134万立方米,难以满足生态用水需求;天然流量少,河道面积萎缩,行洪能力不畅,未达到城市河道防洪标准;两岸杂草丛生,部分河道被侵占,局部有附近居民倾倒的生活垃圾,河道环境较差,水生态环境脆弱,水质不达标。
针对这样一些问题,四平市水利局对河道主槽进行了清理、扩宽,清除河道内杂草、淤泥及垃圾等;依据设计图纸,在河道两岸高程不满足相关标准的地方进行堤防填筑,并对坡面进行削坡整形,为实施水环境治理工程做好基础支撑。
南、北河均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南河工程东起塔山水库泄洪洞出口,西至六孔桥进口,河道总长11.062公里,其中,城区段河道8.362公里,郊区段河道2.7公里。计划建设河道型人工湿地38.577公顷、生态隔离缓冲带90.66公顷。实施项目附属工程,铺设巡护路,设计汀步、木栈道、亲水平台等,放置垃圾桶、指示牌、导视牌、庭院灯等成品设施。
北河工程起点为下三台水库泄洪洞出口,终点为北大桥进口,河道总长12.41公里,最重要的包含河道生态治理工程和河道水环境提升工程两部分。其中,河道生态治理工程,计划修建河道生态护坡、跌水、下河台阶、堤顶巡护路、生态围网等;河道水环境提升工程包括修复湿地、栽种涵养林及美化景观,主要进行栽植水生植物、陆生植物乔木灌木、花卉、草坪等生态修复措施。同时布置游园路、广场、亲水平台及木栈道,进行景观提升。
为加快进度、确保质量,四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施工现场督察、指挥;水利局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不分早晚和节假日,蹲守现场,遇上问题第一时间解决;各参建单位密切配合,抓质量、保安全、促进度,科学谋划,充分把握有利时机,倒排工期,压实责任。在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声、钢铁敲打声不绝于耳,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水利工程由水利部门牵头实施。主要内容有:沿河两侧征地拆迁面积182.4公顷,河道修复23.18公里、建设环河林廊路55公里、新建湿地2处、新建生态缓冲带200万平方米等。项目可研批复总投资8.8亿元,其中,征收资金3.8亿元、建设资金5亿元。
2020年,南河2.4公里北岸完成工程量100%。其中堤防压实修整2800米、河槽修整2.4公里、土方工程挖方63000立方米、填方67500立方米、山皮石回填5294立方米、砼浇筑3170立方米,形成山皮石路基垫层长2.24公里,彩色沥青路面铺设长560米。北河4.7公里北岸完成工程量107.33%。其中堤防压实修整长4468米、河道清理1.5公里、土方工程挖方53000立方米、填方27000立方米、山皮石回填5019.6立方米、砼浇筑1120立方米,形成山皮石路基垫层长4.268公里,彩色沥青路面铺设长200米。
截至今年5月末,完成南北河7.1公里综合治理工程土方开挖11.5万立方米、沥青混凝土路面1.23公里、路基山皮石垫层8.08公里、堤防填筑12.4万立方米、草皮护坡1.5万平方米、生态矮坝2座、蜂巢卵石8000平方米等,完成工程量69%;完成南河橡胶坝改造土方开挖20929立方米、回填14498立方米、钢筋制安415吨、砼浇筑6916立方米、碎石垫层1102立方米,海曼高锌格宾石笼500立方米等,完成工程量85%。
四平市现有公园绿地面积296公顷。近几年,随着市植物园、一江山岛战役纪念园、湿地公园、南湖公园二期相继建成,城市绿化覆盖率和公园绿地面积有所提升,但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仍处于较低水平。同时,南、北河水土流失严重,水污染加剧,也是因为上游生态涵养林建设滞后,没有生态护坡,缺少生态隔离缓冲。
生态修复工程由住建部门牵头,市城司作为项目法人组织实施。主要内容有:改造现有沿河林廊路及绿带20公里、绿化水利新建环河林廊路55公里、征地拆迁新建改造9处绿地公园190公顷,预计总投资10.56亿元,其中,征收资金约4.36亿元,建设资金约6.2亿元。
2020年,完成吉平宾馆示范段林廊建设,新建和改造面积6000平方米,其中,林廊路面积1650平方米,景园和绿化面积4350平方米。景园内设有方亭、廊架、庭院灯、草坪灯、园路、景石等相关配套设施,栽植元宝枫、桧柏、黑松、乔灌木花卉等近20余种,形成林廊路长250米;新建南、北河7.1公里北岸滨河路林廊,其中,南河2.4公里栽植美国红枫、糖槭、云杉、柳树4种,2644株,形成林廊路长2400米;北河7.1公里栽植柳树320株,形成林廊路长306米;新建2处绿地公园,其中,东山公园栽植樟子松、云杉、紫叶李等6种3305株,栽植面积1166平方米。园路山皮石铺设20000平方米,形成路基长度3900米;玄武公园已完成整理绿地工程量90%,同时进行电路迁改工作。改造南河南岸滨河路六孔桥至南仁兴桥(少年宫)段林廊及绿化带,长度430米。
截至今年5月末,完成南河河湖连通拱桥及景观阁主体施工,正在进行外装饰施工,完成工程量80%;完成南北河建成区林廊改造边石砌筑28200米,灯基完成2088个。铺设油面19000米,栽植树木11600余株,栽植草花1100株,完成林廊长度17公里,完成工程量80%;完成东山公园、玄武公园及新建小广场路床整形2.7万平方米,土方工程量15.2万立方米,栽植树木29000余株,完成工程量75%。
去年12月,在省财政厅、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的2020年市政水环境小区域综合治理提升示范工程评审工作中,根据竞争性评审得分,四平市荣获第一名,获得奖补资金1000万元。
建设美丽宜居城市,生态是底色,河流是明珠。四平市通过南北河两岸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的运用,逐步恢复河道生态功能和水循环系统,大大改善了城市环境,产生一系列带动效应。
遵循“水弹性城市”的设计理念,将场地内产生的雨水径流,自然引导进入生态雨水管理设施内,实现蓄、滞、净化和下渗,超标径流通过溢流井错峰排入周边市政雨水管网,保障了区域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环境质量,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环境。城市内河道蓄水,大量植树、栽花、种草,利用水系、绿色植物特有的生态功能,降温增湿,防沙滤尘,改善了城市生态系统。
对南北河两岸的滨水绿地(包括公园绿地以及城市绿道)进行景观改造和优化,对绿地空间进行系统性的功能定位分析,明确不同公园的服务性质及主题特色,使得区域绿地系统格局更为完善,为市民、游客提供丰富、便捷、怡人的自然空间,提高了生活品质,激发城市活力。
改善辽河流域水系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完善城市休闲旅游功能,促进当地就业。项目启用后,促进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积极的社会效益。
人民群众的口碑,是建设者的勋章。亲眼看到了南、北河从治理到变化的姜大娘说:“早就想到市里会治理家门口这两条河,但是没有想到能下这么大功夫、花这么多钱。真金白银呐,兴师动众啊,给老百姓办了天大的好事儿!现在这老老少少都愿意出来转一转,沿着河岸走一走,心里别提多敞亮了。”
辽河流域水污染专项整治是“生命之源”的保卫战,更是一场持久战。久久为功,水清湖美岸绿的美丽四平图景,正徐徐铺展开来。(刘学 记者崔维利 袁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