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西南的山水之间,重庆这座城市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文化渊源享誉海内外。蜿蜒的水岸线个国家湿地公园宛如串珠般镶嵌,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无限生机与活力。其中,合川三江国家湿地公园尤为引人注目,作为面积最大的一座,近年来在生态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合川三江国家湿地公园,是因嘉陵江、涪江和渠江三条水流交汇而得名。这片刚挂牌两年的年轻公园,象征着重庆在保护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方面踏出了坚实的一步。随着时下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逐渐重视,这里的水乡风光与自然景观成为了许多居民和游客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位于涪江南岸的赵家渡水生态公园,更是一个受欢迎的景点。每天,当阳光洒在江面,水波荡漾,空气中弥漫着自然的气息,居民们纷纷来到这里散步,享受着沿江而建的便道。无论是眺望远方的江湾,还是亲近江水,都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了片刻的宁静。晚霞映照在合川的大地上,仿佛为这幅自然画卷增添了几笔温暖的色彩。
然而,过去的赵家渡却是涪江岸边一个不起眼的土坡,汛期时,这里常成为洪水肆虐的“烂泥坡”,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原本脆弱的生态面临威胁。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合川区启动了城区涪江上段防洪护岸工程,经过了精心规划,防洪标准从不足五年一遇提升至20年一遇。
在施工中,合川摒弃了传统的“钢筋混凝土+高挡墙”护坡方式,而是采用了“抛石+格宾石笼网”的创新设计。这种设计使得河堤能够“呼吸”,营造了一个具有自然生态特性的水岸环境。石笼网的缝隙,可以为鱼儿提供产卵的空间,促进鱼类的繁殖,并为水域提供更多的氧气,有很大效果预防水域富氧化引发的恶臭。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这一工程的绿化率超过80%,大大降低了水土流失的风险,堪称生态建设的成功案例。
为实现“还江于民、还景于民”的目标,施工方在岩壁区域设置了栈道,构建起一条沿江生态景观长廊,让市民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更加亲近自然。合川的三江国家湿地公园,在不断的努力下,逐渐展现出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河流湿地、库塘湿地、丘区湿地相互交织,岸线曲折,半岛众多,山水林田湖草形成了和谐美丽的自然资源体系。
作为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重庆正以坚定的决心和实际行动致力于生态保护。自2016年以来,合川区已投入超过12亿元,强化水体建设,提高水质。研究多个方面数据显示,长江干流重庆段的水质已经连续维持在Ⅱ类以上,74个国家控制断面的水质优良率连续达100%。许多曾经被忽视的河流,如今已变成了市民称道的“幸福河”。
另一个需要我们来关注的案例是铜钵河,它是一条跨越四川达州和重庆梁平的长江支流。川渝两地通过建立全国首个跨省市联合河长制办公室,累计投入6亿元,实施57个治理项目,并建成28座污水处理设备。这些合作带来了显著的成效,让水质从劣V类跃升至III类。2024年,铜钵河将被选入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并成为全国首个跨省示范项目,成为各级政府共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样板”。
正是这些生动的生态保护故事,展示了重庆如何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助力美丽中国的建设。通过不断的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重庆不仅在山清水秀的自然资源中找到了新的发展机遇,更为打造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现代化市域提供了生动的范例。
纵观如今的重庆,正坚定实施美丽建设的“九治”之策,全力交出一份生态环境高分报表。大江奔流向前,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现出新的绿色篇章,让我们共同期待这片土地未来更美好的生态风貌。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