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海沧湖畔,一湾碧水映照出这座国际一流海湾城区的生态底色。在这里,水不仅是城市发展的生态基底,更是惠民利民的幸福源泉。3月30日上午,依海沧湖而建的海沧金沙书院旁人头攒动,以“生态文明新实践,水美厦门新篇章”为主题的2025年“厦门市河(湖)长日”活动在此启幕。
活动现场揭晓了2024年度“厦门市生态健康河流”前三名和2024年度“厦门市六佳小微水体”榜单,海沧区“母亲河”过芸溪,洪塘村洪塘公园池塘双双获奖。这两项殊荣背后,是海沧区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写照,更是将水资源保护与城市建设、民生改善深层次地融合的创新探索。
曾经的黑臭水体变身“网红打卡地”,无人管理的池塘改造为“家门口的后花园”,海沧以亮丽的治水答卷,向市民展示了海沧区以系统治水推动城市高水平发展的创新实践——不仅重塑了城市生态本底,更为市民创造了可观可感的生态福利。
活动现场,“水滴造型签到墙”“非遗漆扇绘河湖”等互动环节,让生态文明的种子在市民心中生根发芽,共同描绘出“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丽图景。
“我承诺,不乱扔垃圾入河!”市民王女士在水滴造型的签到墙上郑重签名。活动现场,“趣护河”市集成了人气焦点——“趣学”展区里,海沧区河长制工作的展板前围满观众,市民翻看手册时感叹:“原来一条河的治理要‘过五关斩六将’!”在“趣赏”区,美丽河湖打卡墙与金沙书院的建筑相映成趣,不少家庭在此定格“水清岸绿”的幸福瞬间。互动区更是热闹非凡。非遗漆扇上,市民以蓝绿颜料勾勒出心中的“理想河湖”;完成“幸福河湖投掷挑战”游戏的市民还领到了种子盲盒。“回家种下绿植,就像为城市添一片‘生态肺’!”一位市民笑着说。这场活动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厦门“全民护水”的生动图景。
全民护水的热情,正是源于实实在在的治水成效。作为海沧治水的标杆,过芸溪的蜕变尤为引人注目。春日暖阳下,过芸溪三江口湿地公园呈现出一幅动人的生态画卷:清澈的溪水在错落有致的叠石间欢快流淌,岸边美人蕉随风摇曳,白鹭在生态浮岛上悠然栖息。人们沿着步道缓行,时而驻足观赏这动人风光,整条溪流仿佛被春日赋予了生命,每一处细节都在诉说着生态治理带来的美好变迁。
发源于天竺山的海沧“母亲河”过芸溪,在2024年厦门市生态健康河流评选中荣膺榜首,这场从“黑臭水体”到“生态标杆”的华丽蜕变,是海沧区创新治理机制、实施系统工程的成功探索。
过芸溪的治理立足顶层设计。近年来,海沧区构建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立体化体系,通过市区领导一线把脉,主管部门具体指导,各级河湖长履职尽责,实现三级协同,多部门广泛参与,统筹推进河湖长制各项工作落实,推动形成河湖高效治理新格局。
2019年,海沧区在全市率先完成全流域消除劣Ⅴ类水质;2021年起,过芸溪省控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2023年,获评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全市唯一)。至此,对过芸溪的治理并未止步,针对部分河段水动力不足、支流淤积等问题,2024年7月,海沧区启动了新一轮水质提升工程。
工程通过底泥改良+生态基+潜水推流曝气+生态石笼+生态浮岛综合技术体系,实施了一场精密的“生态手术”。经过90天的紧张施工,系统性清淤1.2万立方米、修复9处蓄水汀步,治理河段的水体能见度突破1.2米,溶解氧浓度提升30%,不仅解决了河道淤积问题,还优化了水生植物布局,让这条生态长廊焕发出新的生机。
与此同时,一项跨区域的重大工程正在为过芸溪注入新的活力。近日,导报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总投资6.68亿元的马銮湾新城雨洪生态补水工程(田边水闸至过芸溪段)取得重大进展,海沧段4.41公里管道已基本完成。这条横跨厦漳两地的“生态大动脉”建成后,每年将从九龙江北引左干渠引入160万立方米的优质水源。市政集团开发公司项目负责这个的人说:“这项工程不仅能解决水动力不足的问题,还能促进整个流域的水循环。”
从曾经的“掩鼻而过”到如今的“亲水乐水”,过芸溪的变迁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也为厦门市城市河流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海沧样本”。“河流治理如同呵护生命,需要持之以恒的精心养护。”海沧区河长办相关负责人道出了持续推进过芸溪治理的深层考量。据悉,海沧区已着手规划流域6条主要支渠的治理方案,计划通过“一渠一策”的方式,打造更稳定的生态水系。
清晨的洪塘公园池塘边,养护员张小兵正将透明度盘缓缓沉入水中。“45厘米,比上月又提升了5厘米。”他在记录本上工整写下数据。这个日常检测动作,正是海沧区小微水体精细化管养的缩影。昨日,这个曾获评“海沧区最美池塘”的水体再获嘉奖,摘得2024年度厦门市六佳小微水体治理奖,其治理经验正在全区52个公共池塘复制推广。
洪塘公园的蜕变源于一场系统“治疗”。2018年,海沧区以“刮骨疗毒”的决心,率先取缔周边的养殖厂,实施雨污分流改造。随后通过生态清淤、构建“藻—鱼—螺”共生系统,使水质从地表Ⅴ类提升至稳定达到IV类以上标准。
这一成功实践催生了更宏大的治理蓝图。2024年,海沧区启动公共池塘提升3年行动,全区投入1000多万元,结合输水管道敷设、试点池塘尾水回灌农田方式,优化小微水体补水方式;丰富生物多样性,重构水ECO。例如,在赤土池塘生态构建中,投放白鲢100尾,花鲢40尾,其他肉食性鱼类20尾,螺、贝6000个,形成“以藻净水,以鱼治藻”的净水体系,该方式目前已在过坂、刘营、莲塘、院前等多个池塘试行。
“治水重在长效机制。”海沧区河长办负责人强调。近年来,海沧区不断深化小微水体治理和管养工作,全面实施管理和养护分离的模式,落实分类分级(区分精细化、重点、普通等三类标准管养)、多措并举、一塘一策的管养办法,率先全市开展“美丽池塘”评选工作;创新推出《小微水体考核方案》,明确“水面清洁、调蓄有效、消除黑臭、生态完整、设施运行正常、环境整洁”的管养标准。同时,区河长办牵头,组织生态环境、市政、建设、农业农村、水利、城管以及属地街道,每季度对全区在册小微水体管养工作进行考评,将水面清洁、生态完整等指标纳入季度考评,考核结果直接挂钩管养经费。以这种“建管并重”的模式,确保治理成效不反弹。
如今,洪塘公园的经验正在产生“涟漪效应”。全区10个示范池塘参照其治理标准,日均检测水质指标,建立生态档案。“以前是‘一潭死水’,现在是‘生态课堂’。”带着学生来调研的李老师感慨道。而随着马銮湾补水工程的推进,这些“城市毛细血管”将与过芸溪“大动脉”形成循环水系。
从单一水体治理到全域系统提升,海沧区探索出一条“问题导向-标杆引领-机制保障”的治水路径。正如市民在池塘边的笑语所印证:良好的生态环境,正在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海沧区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通过开展评选工作和落实精细化管养标准,持续发挥“美丽池塘”典型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全区小微水体治理及时高效、走深落实,让更多亲水美丽时尚的休憩场所造福海沧、惠及市民。
还可领取就业见习补贴。每人每年最高30240元!补贴条件:用人单位每月按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80%的标准对见习人员支付工作补贴。
假期利好!中国资产大涨,人民币暴拉!事关中美,商务部最新表态!美联储重磅来袭!影响一周市场的十大消息
有记者问:近期美方多次表示,正与中方就经贸问题进行谈判,并会达成协议,请问商务部对此有没有进一步的消息和评论?
贵州黔西市游船倾覆事故,致9人死亡1人失联。经核查,设施运营船舶未超载,目击者:翻船前突现大风冰雹。(剪辑:祁泉)
贵州黔西市游船倾覆事故致9人死亡1人失联,两艘船均核载40人,未超载(来源:央视新闻)#热点新闻事件 #热点追踪 #贵州 #事故 #安全
珠海市人民政府任免工作人员:任命彭红书为市政府驻广州办事处主任;任命冯风梅为市投资服务署署长,其市招商署署长职务自然免除;
其中包括:三亚市教育局原党委书记、局长、一级调研员吴萍违规收受礼品、利用职权操办婚庆等问题。2018年,吴萍要求下属前往安徽帮其女儿操办婚礼,邀请多名管理服务对象参加其女儿婚礼,并收受可能会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金;
男子离婚后与儿子30年互不来往,去世后儿子要求分遗产!法院:再婚妻子继承80%
儿子成年后拒绝赡养父亲,父子俩三十余年未曾来往,形同陌路。可当父亲骤然离世,多年未见的儿子却忽然出现,要求分割遗产,这出“家庭伦理剧”,法院如何判?
目前,贵州毕节黔西市游船倾覆事故搜救出来的70人还在医院救治,均为轻伤,当地已组建救治团队,全力救治伤员。总台记者 苟顺庭:我现在就是在黔西市人民医院,在这起游船倾覆事故中搜救出来的70名落水人员正在这里接受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