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兰州,靓丽的黄河风情线已成为游客的打卡胜地。行走在百里步道上,在阵阵微风里饱览黄河之滨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这得益于兰州市近年来坚持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发展”为总体思路,按照习关于“兰州要在保持黄河水体健康方面先发力、带好头”的重要指示精神,着力走好水安全有力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显著改善、水环境有效治理的集约节约发展之路,打造黄河安澜行洪、黄河母爱共享、黄河生态造福的人民幸福河环境。
黄河从西固区岔路村入境兰州,自西向东穿过市区,至榆中县青城乡大岘沟出境。百里黄河步道沿黄河兰州段向东西两端延伸,将我市南北两岸黄河风情线诸多景点串珠成线。穿过城关黄河大桥一路向东,200米新建的水车博览园引水墙尤为显眼,钢筋石笼网将石块归拢成墙,一旁顶端有着金色祥云镂空型球体的景观水位柱屹立在河水中,黄河水与水位柱擦肩而过,拍打着引水墙奔腾而下。
“黄河管理站共实施了15项河道治理项目,今年我们又对城关黄河大桥东侧人行步道进行了550米提升改造,同时完成河道主流归顺及水车博览园引水墙项目。”兰州市黄河河道管理站党支部书记、站长陈孝伟和记者说,过去这里众多树木倾斜,垃圾缠绕,河床下切,主流摆动严重,影响两岸堤防护岸行洪安全。现在,黄河河道管理站利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高标准实施了块石填基固堤、土工膜防渗反滤、加筋麦克垫护基固石护坡防冲的驳岸生态景观综合治理方案,并在混凝土护岸网格和格宾石笼内种植高羊茅和芦苇等绿色植物,形成防汛和生态景观的高效融合。
十年来,我市积极地推进兰州市黄河干流防洪工程,累计完成河道治理任务54.1千米,其中,完成新建堤防11.799千米、新建护坡及护岸24.282千米,维修加固堤防42.24千米,维修加固护岸0.11千米,使城区段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对应洪峰流量为6500立方米每秒),经受住了近年来3730立方米每秒最大洪峰长时间过洪的考验。如今,人们行走在新铺装的人行步道上,两侧是葱茏的绿植、各色鲜花随风摇摆,一路欣赏着黄河之滨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
宋霞荣是兰州市黄河河道管理站视频监控中心的一名巡检员。自中心建成以来,宋霞荣便在这里开启了工作新篇章。走进位于盐场堡码头的视频监控中心,宋霞荣正在视频操作间认线个摄像头传回来的监测画面。
“河道视频监控全天24小时运行,主要实时监测河道的各种变化,及时了解河道内水面清洁及水位情况,监控河道沿线重要地段、重点部位情况等,防范河道水利设施的破坏。”宋霞荣指着监控大屏介绍,监控摄像头分布于兰州市城区段、沿河两岸共90余千米内,每隔200米便有一个监控点位,360度无死角监测河道实时画面,为防汛预警、水面清污、河道维护等工作做准备。
黄河建设争朝夕,生态治理久为功。为完善河湖监督管理体系,市水务局探索多元化巡查监管方式,建立“暗访督查+无人机航拍监测+巡河App+群众举报”为主要手段的“4+监管”河湖监督管理体系,并与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紧密衔接,全面建立“河长+检察长+警长”工作机制,开展河湖“三长”联合巡查,有效解决河湖管理保护难点问题。同时,组织河道巡检工作人员全面查清黄河流域及洪水沟道岸线利用现状,治理河道“四乱”问题,累计完成清理河道建筑垃圾、生活垃圾27万余吨,清运河道管理范围砂石堆料59万余方,拆除违法建设2.8万余平方米;拖移影响水文监测趸船5艘,修建护栏、护坡7.3万立方米,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环境和市容市貌。
“十三五”期间,全市争取水利建设到位资金是“十二五”期间的1.12倍;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是“十二五”期间的3.15倍;全市用水总量从2012年的14.71亿立方米下降至2021年的10.69亿立方米;水资源产出率从2012年的106元每立方米提高至2021年的355元每立方米。
十年来,我市持续强化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优化水资源配置,把节水贯穿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生活全过程、全方位、全领域,严格用水总量、用水效率、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管控,加快推进实施总量强度双控、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重点地区节水开源、科学技术创新引领六大节水行动,多行业、多领域推进节水工作全方面开展,并取得喜人的成绩。
“通过对辖区所有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取水口实施监控,目前全市已初步建成站网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备、测报手段先进、应急反应迅速、服务优质全面的现代化水文监控体系。”市水务局相关负责的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实施了一批防洪抗旱减灾、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等6大类217项水利工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协同加强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全力以赴推动新阶段水务高质量发展,确保一河净水送下游,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