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网店、跑滴滴、当团购团长……慢慢的变多的年轻人称自己“斜杠青年”,“打零工”正成为传统就业形式的重要补充,零工经济也在就业市场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我们习以为常的传统工作,往往有明确雇主、存在中长期雇用关系、有相对明确的上班时间、一般有明确的工作场所。
零工则不同,人们临时性承接雇主任务,任务结束工作关系就结束。上班时间、地点与形式的灵活性,让具有“零工”属性的临时工、兼职副业、自由职业等成为就业市场新趋势,这是由就业市场上供需双方一同决定的。
一方面,就业市场的需求来自各类组织。现代组织呈现出弹性化的趋势,能够准确的通过目标、任务、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灵活应对。
笔者曾到访一家体育公司,当时公司正组织一场马拉松赛事,办公室里乌泱泱上百人,一个月后再去,办公室里空荡荡只有七八个人。上一场赛事已结束,策划下一场赛事的阶段不需要这么多人,到了承办阶段再雇不迟。这就是组织弹性化带来的用工弹性化。
另一方面,就业市场的供给则更复杂。外语专业毕业的学生做海外影视剧字幕翻译,健身教练业余做健身直播,利用优越的嗓音条件做有声书主播……很多人借助兼职副业分散风险,“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也希望借此增加收入、习得更多职业技能。
除了物质回报外,自我实现也是人们选择零工的一大原因:有人在下班后运营自媒体公众号、有人喜欢穿搭进阶成为时尚博主、有人喜欢在小红书等平台上发布旅游攻略和旅行心得等。
互联网平台的发展,使从业者承揽零工任务变得更简便,任务也从简单的体力劳动拓展到更多要专业知识技能的脑力劳动:咨询、撰稿、策划、培训、设计、表演……在供需双方一同作用下,零工经济兴起成为社会吸纳就业的蓄水池。
零工经济的好处不言而喻,劳动者灵活就业、提高收入;组织灵活用工、控制成本;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精神产品。
但零工经济也改变了传统的雇主与雇员关系,让责权利变得模糊。对劳动者而言,缺少系统培训带来的技能成长与资质等级评价带来的职业成长,稳定性、安全性、成长性与职业认同性的问题,不仅困扰着传统零工从业者,也阻碍新一代自由职业者发挥创新创造活力。对组织而言,使用“零工”客观上也增加了人与任务的协调、质量监控等管理难度。
面对崛起中的零工经济,我们作为从业者应该多方位挖掘自己的价值,持续提升个人的专业能力,并为这些能力寻找更多的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