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片以前没什么景色可言的。我们居住在这里好多年,看到的都是道路很泥泞、到处都是污水横流的样子。现在的邕江变得这么漂亮,我们有眼福了。”8月31日,在“建证40 年•中国建筑奇迹之旅”中建开放日:大型主题传播行动第17站——中建交通邕江综合整治与开发利用工程PPP项目活动现场,市民王先生高兴地说,“如今家门口多了一个休闲公园,以后能常来了,感谢中建造福了我们邕江两岸的老百姓。”
王先生的话正是广大南宁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心声。这条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古老邕江母亲河,在中建力量和中建智慧的匠心“雕琢”之下,杂乱的滩涂“变身”滨江风景带,滨水画卷徐徐展开,亲水美景呼之欲出。正如黑鸭子组合的唱词,“一条邕江穿城过,一座青山从中落。青山伴着绿水转,绿水青山都是歌。”
2017年初,习主席考察了广西南宁河道综合治理情况,对南宁市整治城市内河河道,形成水畅水清、岸绿景美的休闲滨水景观带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南宁人民深受鼓舞。
中建交通深入践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发展和保护相统一”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积极推动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并于 2017年11月,牵头岭南园林承接了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工程PPP项目,全长23.8km,总面积145.36公顷,总投资额约为11.69亿元,重点对邕江两岸的滩涂和岸坡做综合环境整改治理和绿化,有效保护邕江流域水环境,全方面提升城市水系生态品质。项目建设以邕江为轴线,打造百里花江,显山露水透城的城市景观带,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南宁人民生活品质的增长点,向广西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献礼。
在不久的将来,昔日杂乱的滩涂将变成美丽的滨江公园,四季繁花、鸟语花香、舒适惬意。在“水清、岸绿、景美”的邕江两岸各大公园休闲游玩,在江边平台上悠闲垂钓,在江上泛舟欣赏两岸美景、在岸边小酌看货船游轮往来穿梭……
项目位于邕江上游,沿线个自来水取水点。施工中所产生的废水、废料如果处理不当流入邕江,将会直接影响到下游沿岸七百多万南宁人民的用水安全。
“我们是央企,做任何事都要履行好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决不能让施工影响水质,决不能让污水流入邕江!”项目经理王升峰在开工伊始就作出了这样的承诺。
为了减轻施工对水质的影响,项目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措施,加强保护区内施工管理,生产生活区和弃渣场布设在保护区外。
在水源地施工时,项目因地制宜对地形进行“微”处理,避免过大的土方开挖,最好能够降低水下施工作业的强度,减轻施工对水体的扰动,并通过栽植植被,涵养水源。此外,工程水下部分施工选择枯水期进行,最大限度加快、缩短工期,将施工对水质影响降到最低。
同时,水源保护区内使用预制构件,在保护区外来加工,不产生过多建筑垃圾,避免了对水源的二次污染,有效保障了水源地的水质。
污水主要来自于进出口施工场地施工机械的冲洗废水,其主要污染物是SS。项目在每个施工区的进出口均设置一个机械冲洗点、一个沉沙池和一个清水池。污水进入沉沙池后,再由沉淀进入清水池,经系统处理达标后,排放到指定废水回收点,避免了直接排入邕江,还可用于施工区喷洒,循环利用,节能环保。此外,布设的沉沙池、清水池为临时设施,工程结束后即拆除,并按水土保持设计的基本要求进行地表恢复。
项目治理扬尘有绝招。在施工场地内,设置车辆清洗设施以及配套的排水、泥浆沉淀设施,运输车辆带泥轮胎冲洗干净后,方可驶出工地。车辆在运送土方、垃圾、设备及建筑材料,运输容易散落、飞扬、流漏的物料时,采取一定的措施封闭严密,保证车辆清洁。土方作业阶段,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污染水源地,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1.5m,不扩散到场区外。对现场易飞扬物质采取比较有效措施,如洒水、地面硬化、围档、密网覆盖、封闭等,防止扬尘产生。
原生植被是一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难以抹灭的记忆。它们用有限的生命记载着南宁1600多年的兴衰荣辱。因此,原生植被的保留和保护成为邕江治理项目的重点。
项目施工范围内有4株挂牌古树,包含1株聚果榕和3株龙眼,其中聚果榕树约有160-205年的树龄。为保留古树,让原生景观得以存留,城市的记忆可以保留,项目部采取了诸多措施。
据项目经理王升峰介绍,在施工准备前,项目实地调查名贵古树的基本情况,掌握其生长状况及其生物特性,从土壤肥力等因素分析环境影响,并参照古树保护技术规范施工。在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对古树周围半径6M以内土壤松土、换填种植土,加强水肥管理,换装透气性、吸水性较好的吸水砖,营造良好的排管系统,避免积水、干旱等影响其根部生长。项目还加强了对古树名木病虫害的防治,为高大古树安装避雷针,并周期性对其修剪整形。目前,古树在项目部的悉心关照下的长势良好,生动演绎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景象。
托洲大桥—清川大桥段江边竹林茂盛,保留面积约13806平方米。项目针对大片竹林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强保护,用钢管对竹林进行支撑以增强其抗风力。同时,设立警示标识牌,防止村民乱砍乱伐,乱倒垃圾。如今,清风徐来,婆娑的竹影倒映在碧波荡漾的江面上,层层涟漪,优雅动人。
针对植被移植和原生植被就地保护期间面临着大量土坡堤容易滑坡等困难,项目部采取护岸挡墙生态处理,对坡比大于1:2.5的土坡岸采用机织有纺土石笼袋+内装种植土+植物纤维毯+表层绿化,土工固袋生态护岸。
此外,在护坡施工中,项目创造性采用了“敞开式高陡坡超厚生态格宾石笼护坡施工工法”,相比于传统护坡方式,具备成本低,强度高,适应能力强,透水性、耐久性、柔韧性好,能有效将支护结构与自然景观环境相融合,减小人造结构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多项优点。
通过对填充、安装、坡率控制、材料运输等多项技术的创新,使松散的石料与网笼形成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石笼整体,并有组织地布置在高陡边坡表面,令其在充分的发挥抗冲刷固坡性能的同时,提高观感质量,加快施工进度。该项工法可大范围的使用在河道整治和开发利用工程、交通护坡工程、水利护岸工程,经济效益可观。
作为献礼广西自治区60周年大庆的重点工程,邕江综合整治项目非常关注。项目团队发扬工匠精神,紧盯工期精心组织施工,精雕细琢,立志把穿城而过的母亲河打造成为百里秀美邕江景观带,进一步提升市民的获得感。
进场伊始,项目合理策划现场施工步骤,在汛期来临前集中力量完成护岸工程,在雨季来临前贯通绿道,为后续的绿化、景观工程打下了坚实基础。
面对征地拆迁这个大难题,项目协助政府部门共同发力,挨家挨户与村民促膝长谈,语重心长的讲解工程建设带来的好处,灵活巧妙处理征地拆迁中出现的问题,施工范围内的征拆工作迅速完成,立即获得了施工作业面。
春节期间,人们沉浸在合家欢聚的幸福时刻,但总有一群人“除外”。农历大年初一的早上7点,项目安全负责人郑统和同事们戴上安全帽从宿舍出门,出现在工地上,开始了一天的巡查。他们放弃与家人团圆,连续在岗工作,常常加班至深夜。“这么多兄弟姐妹在春节为了共同的目标奋战,再辛苦也觉得很值。这个春节,令我终生难忘!”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小刘第一次在工地过春节,内心充满感慨。在他们看来,只要能完成“10.20”工期节点,再现邕江水清岸绿的最美容颜,一切都值得。
每天,二工区负责人杨昌果总是最早到现场,和工人们讲解施工要点,了解最新施工情况。晚上加班看图纸、想方案,最后一个回宿舍休息。虽然离家不远,但自从项目开工以来,从没回过家。一年多来整个人黑了一大圈,也更结实了。同事常笑话他省了健身的钱。
邕江综合整治项目虽于2017年11月开工,当拿到设计图纸时,却到了2018年6月,距离“10.20”节点目标只剩不到4个月,63万m2的绿化施工任务还未完成,压力可想而知。
可贵的是,他们把压力变成了动力!进入6月份以来,南宁雨季来临,大雨瓢泼,项目开始了冒雨施工。通过紧抓资源配置、优化雨季实施工程的方案,项目单月完成绿化地形整理与土壤改良54.79万m2,绿化种植培养面积13.84万m2,其中乔木栽植2948株,竹类栽植5446丛……单月产值首次完成1.1亿元!
目前,邕江综合整治项目景观、护岸、给排水等分项工程皆已临近收尾。“在施工现场,我们每天平均投入设备78台套、人员400名,平均每人每天完成30m2的地被施工。我们有能力打好攻坚战,完成‘10.20’目标”。工程技术部经理胡震信心满满。
随着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项目的持续推进,曾经脏乱的土坡、滩涂,慢慢的变成为生态环境优越、植被多样的美丽江湾,向市民展现醉美“妆容”指日可待……
邕江综合整治与开发利用工程PPP项目于2017年11月开工建设,预计于2018年10月全面建成。届时,邕江沿线区域将成为畅通无阻的行洪运输道、水清岸绿的风景区、兴旺繁荣的经济文化带、人水和谐的生态憩园,让市民享受更好的水环境整治成果。“我每天都要来江边看看。以前这里垃圾遍地,脏乱不堪,现在正在改建成江边的绿化带,很期待它完工后的样子。”市民李女士对未来充满期待!
一江绿水,两岸青葱,藏尽无数美景!生态长廊和“绿肺”的功能充分显现,这条养育了绿城人民1600多年的古老水道,如今正重新焕发澎湃活力,幸福可期!